奥氏体不锈钢
含铬大于18%,还含有 8%左右的镍及少量钼、钛、氮等元素。综合性能好,可耐多种介质腐蚀。奥氏体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1Cr18Ni9、0Cr19Ni9等。0Cr19Ni9钢的Wc<0.08%,钢号中标记为“0”。这类钢中含有大量的Ni和Cr,使钢在室温下呈奥氏体状态。这类钢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焊接性、耐蚀性能和无磁或弱磁性,在氧化性和还原性介质中耐蚀性均较好,用来制作耐酸设备,如耐蚀容器及设备衬里、输送管道、耐硝酸的设备零件等,另外还可用作不锈钢钟表饰品的主体材料。奥氏体不锈钢一般采用固溶处理,即将钢加热至1050~1150℃,然后水冷或风冷,以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
绝大多数不锈钢制品要求耐腐蚀性能好,像一、二类餐具、厨具、热水器、饮水机等,有些国外商人对产品还做耐腐蚀性能试验:用NACL水溶液加温到沸腾,一段时间后倒掉溶液,洗净烘干,称重量损失,来确定受腐蚀程度(注意:产品抛光时,因砂布或砂纸中含有Fe的成分,会导致测试时表面出现锈斑)
不锈钢薄板是一种价格不高的材料,但是客户对它的表面质量要求非常高。不锈薄板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缺陷,如划伤、麻点、沙孔、暗线、折痕、污染等,从而其表面质量,象划伤、折痕等这些缺陷是材不允许出现的,而麻点、沙孔这种缺陷在勺、匙、叉、制作时也是决不允许的,因为抛光时很难抛掉它。需要根据表面各种缺陷出现的程度和频率,来确定其表质量等级,从而来确定产品等级。
不锈钢是靠其表面形成的一层极薄而又坚固细密的稳定的富铬氧化膜(防护膜)。防止氧原子继续渗入继续氧化,而获得抗锈蚀能力。一旦有某种原因,这种薄膜受到不断的破坏,空气或液体中的氧原子就会不断地析离出来,形成疏松的氧化铁,金属表面也就受到不断的锈蚀。
晶间腐蚀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50℃时,易发生晶体进行析出,产生晶间腐蚀,这类腐蚀将导致原材料物理性能明显减少,因为晶间腐蚀不容易发生,常导致机器设备忽然毁坏,因此伤害非常大。做为原材料使用单位,避免晶间腐蚀的有效方法便是减少其碳含量,而减少碳含量,可将原材料加温到1100℃开展时效处理,与此同时能使原材料提升耐腐蚀性,并使之变软。
焊接腐蚀分成热影响区腐蚀和刃状(伤口)腐蚀。在不锈钢焊件焊接两侧的热影响区产生的腐蚀,导致这类腐蚀的缘故主要是因为焊接过程中恰好处于脆弱的温度范围(450~850℃),进而造成晶间腐蚀。刃状(伤口)腐蚀特点是紧贴焊接熔合线窄小地区内金属的选择腐蚀,而热影响区腐蚀乃是激光切割或焊接过程中不熔融的主要金属材料区在热功效下的腐蚀,它位置离焊接还有一段距离。一般不锈钢焊接的耐腐蚀性比得上原材质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