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不锈钢制品在生产时一般都经过抛光这一工序,只有少数制品如热水器、饮水机内胆等不需要抛光。因此这就要求原料的抛光性能很好。影响抛光性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原料表面缺陷。如划伤、麻点、过酸洗等。
②原料材质问题。硬度太低,抛光时就不易抛亮(BQ性不好),而且硬度太低,在深拉伸时表面易出现桔皮现象,从而影响BQ性。硬度高的BQ性相对就好。
③经过深拉伸的制品,变形量的区域表面也会出小的黑点和RIDGING,从而影响BQ性。
晶间腐蚀奥氏体不锈钢在450~850℃时,易发生晶体进行析出,产生晶间腐蚀,这类腐蚀将导致原材料物理性能明显减少,因为晶间腐蚀不容易发生,常导致机器设备忽然毁坏,因此伤害非常大。做为原材料使用单位,避免晶间腐蚀的有效方法便是减少其碳含量,而减少碳含量,可将原材料加温到1100℃开展时效处理,与此同时能使原材料提升耐腐蚀性,并使之变软。
焊接腐蚀分成热影响区腐蚀和刃状(伤口)腐蚀。在不锈钢焊件焊接两侧的热影响区产生的腐蚀,导致这类腐蚀的缘故主要是因为焊接过程中恰好处于脆弱的温度范围(450~850℃),进而造成晶间腐蚀。刃状(伤口)腐蚀特点是紧贴焊接熔合线窄小地区内金属的选择腐蚀,而热影响区腐蚀乃是激光切割或焊接过程中不熔融的主要金属材料区在热功效下的腐蚀,它位置离焊接还有一段距离。一般不锈钢焊接的耐腐蚀性比得上原材质差。